杏园春宴

疫情期间严禁聚会,却仍可以发一张这样的杏林春宴的邀请函。

邀请函上面的图是青花瓷的纹饰。清朝瓷器中非常常见的杏林春燕图,以春燕带春天的宴会。源起于唐朝,这样的瓷器适合于给家里的读书青年,是鼓励他们好好读书的意思。

杏花抗疫,从杏花春雨江南里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走到复活节之后的满园春色杏花红,又走到4月23日国际读书节之前的春色满园及第花。

杏花开时,对古代的读书人来说,还真的是充满希望的时候,因为古时候的会试就在这个时候进行。会试相当于今天的高考,自然颇受重视。

唐代时人们每年都会开Party庆祝新科进士,称为“曲江会”,而这场杏花盛放的集宴,可以说是许多读书人的终极梦想了。

唐代诗人郑谷就曾特地作《曲江红杏》,记录下了这一盛况

曲 江 红 杏

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及第花”这个名字,也从此成为了杏花的“雅号”。

未来,是他们的。杏花行动即将迎来一群高中和大学的孩子们的支持。一群在加拿大高中(公立和私立)在读学生,美国藤校和加拿大名校的大学新生,由于疫情返家留在家中的这批优秀的年轻人,正朝气蓬勃地加入我们。

我们为你们提供网课(讲座),你们为他们留在家中。这是杏花行动的初衷。年轻人的加入,使“他们”有了第二层含义,这些年轻人,这些后辈的孩子们。也使杏花,春风及第花,与桃李同列,并在桃李之上,更赋予了孩子们的独立和担当。

我们为你们提供网课,你们为他们留在家中。

他们,本指抗战在防疫第一线的医生们和勇士们,现在也指未来在他们肩上的孩子们。

杏花,代表着杏坛以来为生民立命的教育,代表着杏林春暖以来救死扶伤的医护,代表着梵高笔下杏花满树的苏醒和希望,代表着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对疫情里逝者的纪念,也代表着春风及第花,桃李芬芳的下一代的独立和担当,满园春色杏花红的盼望。

为了给高中生以及即将升入高中的孩子们提供一些积极向上并且实用的信息,由易老师领衔,一群大学和高中的孩子们,将于周六4月18日下午2:30-4:30举办一场免费爱心公益讲座,所得捐赠将全部捐献本地医院助力抗疫。

特邀嘉宾包括去年升入常青藤大学的学生,今年即将入学各大名校以及优秀在校高中生,内容会涉及高中生活,学习,选课,大学申请等方方面面,专业也会涉及理工,文史,艺术,商科以及建筑设计类。

杏花行动,是一条红线,将我们相连,无论疫情将我们彼此相隔(违反社交距离就是违法),但我们的心在一起。

杏花行动,串起了疫情中人与动物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反思,回溯到历史,而未来,终究是他们的。杏花行动串起了不能忘却的历史,与从来不会放弃希望的未来。

我们回顾,我们不会忘记这段时间来这么多朋友对杏花行动的爱心 支持。这里仅回顾一鳞半爪,由嘉宾们为支持杏花行动而开的对外网络课。

庄子一梦,不知是庄子化为了蝴蝶,还是蝴蝶化为了庄子。疫情引发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让我们暂且回到那个与自然相濡以沫,带月荷锄归的农耕时代。

蝴蝶在中国特别有其浪漫迷离的色彩。其中最令人销魂的就是庄子的蝴蝶梦和梁祝化蝶吧。

第一堂特邀嘉宾的课是在新加坡国际学校有十几年海外汉语教学经验的老师。她带来的一堂课就以蝴蝶为主题。

梁祝的旋律悠悠响起,就是一种乡愁的滋味。孩子们在学字的同时,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蝴蝶,各种各样虫字旁的字的昆虫名,认识了蝴蝶是怎样变来的,还学了蝴蝶的儿歌和蝴蝶剪纸。

  第二堂嘉宾课是专研文字学的嘉宾为我们带来的。延续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主题,老师选择了小狮子艾尔莎这篇课文。课文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乔伊的丈夫乔治·亚当森果断打死了一头吃人的母狮,收养了母狮已产下的三头幼狮。夫妇对三头幼狮进行驯化实验。后来,他们将其中大的两头送往荷兰动物园,留下了最小的一头雌狮,乔伊对小雌狮爱护备至,取名“爱尔莎”,继续对它进行驯化实验。驯化后的狮子简直如猎狗般听话,后来他们又帮助爱尔莎出嫁,锻炼它在野生环境中的独立生存能力,最后回到大自然中自由生存,还它以“它生来是自由的”。如此历时12年。

善待野生动物,请记住:它生来是自由的。

  第三堂嘉宾课是历史学博士为我们带来的成语里的历史故事。第一次亲尝了这样的上法,将历史故事按照编年体顺序娓娓道来。

按成语故事按编年体的顺序,将专业的知识通俗易懂地传达给孩子们,真是一个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文字大发展时期,选的比较多。老师希望孩子们对历史成语有一个线性的认识。最后老师还把一鸣惊人的鸣,鸿雁传书的鸿,闻鸡起舞的鸡都联系起来? ? ? 比如鸿是大型水鸟,鸡的金鸡独立形态。中文字越学越简单,深以为然。

回到唐代曲江的杏园。曲江池以水流曲折得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汉武帝所凿。唐代开元、天宝间,曾于池岸广筑楼台亭阁,花木繁茂,烟水明媚,风景佳丽,为长安胜景。每逢中和(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等节日,帝王将相以及商贾庶民,游者接踵。唐制,新科进士放榜后,皇帝赐宴游赏于曲江池旁的杏园,时人称为“曲江宴”、“杏园春宴”。后遂被专指进士及第。

唐朝的科举制度规定,每隔三年在京城长安举行一次选拔进士的会试。会试在春季二月进行,试完后要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从放榜之日算起,大的庆祝环节有送喜报、谢座主、拜宰相、开杏园探花宴、雁塔题名、举行曲江池欢庆大会等等,小的庆祝宴会更是不计其数,要持续到五、六月间才结束。

杏园是唐代进士在金榜题名之后约定俗成的宴饮所在,数顷杏花在春日同时绽放。加上百姓踏春而来,一时间摩肩接踵,车马喧闹。

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描述了当时曲江春游人流之多,使得长安城几于半空。商人摊贩的行市罗列,来往车马的拥堵填塞,简直无法形容。韩愈、元稹、张籍、白居易、皮日休等诗人都曾经做过吟咏杏园的诗作。

  从莘莘学子的杏园,到医家的杏林。杏花行动的筹款,将全部捐赠至本地的医院助力抗疫。

“杏林”的典故,最早出自汉末名医董奉行医的故事。据《神仙传》记载,董奉医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且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收分文。对前来求医者,只有一个要求:凡重病被治愈的,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株杏树,微疾被治好的则要栽1株。过了若干年后,他的园子里已杏树成林。到了杏树结果的季节,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前来买杏者,不须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谷仓里,就可以去林中摘杏了。没过多久,每年用杏换来的粮食便堆满了仓库。当时天下大乱,董奉又拿这些粮食赈济穷人。董奉去世后,人们称其故居为“董仙杏林”。

后世医家多仿效董奉,如明代名医郭东种杏千余株,行医济人。苏州的名医郑钦谕,在自家庭院设杏圃,病人馈赠的财物,也多拿去接济穷人。故后来人们称赞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

“杏园”之醉是古代文人心中的梦想;“杏林”之誉是古代医者的终极目标;而“杏坛”则是教育圣地的象征。

  “杏坛”一词最早出自庄子的寓言。《庄子·杂篇·渔父》:“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孔子)乃下而求之,至于泽畔。”

虽然孔子于“杏坛设教”之事,在《论语》《孟子》《荀子》《左传》等先秦文献中均未提及,只出现在庄子的寓言中。杏坛却自此成为教育的圣地。

这孔子弦歌鼓琴的杏坛,使中国的教育不总是正襟危坐的面孔,多少洒点浪漫的情怀。这让我们想起4月12日,在欧洲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首府米兰,著名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在米兰大教堂内进行的那一场特别的“独唱”表演。

多少人在听演唱会时潸然泪下。 “历史告诉我们,在这一切结束后,春天会比我们记忆中的任何一个(春天)都要灿烂。 然后我们将有一个新的机会重新开始我们的生活,重建新的价值体系”。波切利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杏坛设教的方式,竟是弦歌鼓琴。而弦歌鼓琴,又与如何为政以安天下民生紧紧相连。

支持我们孩子们的爱心,在疫情蜗居在家的时光里,让我们不辜负这春光,来一场网上的杏园春宴,欣赏“春风及第花”的优秀与精彩。

把最美好的杏林春暖的祝愿送给他们——战斗在抗疫前线的一线的勇士们;把最美好的春风及第花送给他们——献爱心的孩子们,不是为了金榜题名,而是为了他们小小年纪的独立和担当。

 

阅读 53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