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两位讲员均为大学教授,欣为中国文化之传承,尽一己之绵薄。课程秉承东湖学堂教学理念,以养正培根为目标,注重寓教于乐,培养对国学经典的兴趣。讲学,诵读,书法,测试相结合。课程建设希望能社区共建,欢迎更多的讲员加入其中。
第1段
- 11月8日 诗经(一) 关雎
- 11月15日 论语(一) 学而
- 11月22日 论语(二) 学而
- 11月29日 测试,书法课
- 12月6日 庄子(一) 逍遥游 (上)
- 12月13日 孟子(一) 梁惠王上(上)
- 12月20日 测试,书法课
第2段
- 1月3 日 诗经(二) 蒹葭
- 1月10日 论语(三) 学而
- 1月17日 论语(四) 学而
- 1月24日 测试,书法课
- 1月31日 周易(一)易经·乾卦
- 2月7日 庄子(二)逍遥游(下)
- 2月14日 孟子(二)梁惠王上(下)
- 2月21日 测试,书法课
- 2月28日 左传(一) 曹刿论战
- 3月6 日 史记(一) 负荆请罪
- 3月13日 测试,书法课
第3段
- 3月27日 诗经(三)国风·王风·黍离
- 4月3日 论语(五)为政
- 4月10日 测试,书法课
- 4月17日 论语(六)为政(下)
- 4月24日 孟子(三)梁惠王下(下)
- 5月1日 庄子 秋水 (上)
- 5月8日 测试,书法课
第4段
- 5月15日 诗经(四)小雅 采薇
- 5月22日 论语(七)为政
- 5月29日 论语(八)为政
- 6月5日 测试 书法课
- 6月12日 庄子 秋水(下)
- 6月19日 荀子 劝学篇(节选)
- 6月26日 测试,书法课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为教育资源无可比拟、也无可替代的价值。它们是三种体系: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我们举一个例子,《论语》第一章。《论语》总共20篇,第一篇《学而篇》,总共16则,去掉标点符号,492个字。
1. 知识体系
文化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孔子、有子、曾子、子贡、子夏。历史名称:国、君、《诗经》。文化概念:礼 “周礼”, “三礼”仁、信、孝、悌、忠、君子、小人、先王……称谓知识:姓、名、字、号、谥……
语言积累(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巧言令色;三省吾身;言而有信;慎终追远;和为贵;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贫而论道,富而好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立道生;使民以时;
还有终身能用的名言警句,诸如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敏于事而慎于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价值体系
《论语》一书,不外乎讲“三好”:好人(人生),好政治,好社会。关于做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关于政治:“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关于社会:“礼之用,和为贵”。
3.文化体系
任何经典,都属于一种文化体系。比如,《论语》就属于中华文化体系,而《圣经》则属于西方文化体系。
文化经典最重要的文化功能是文化认同的培养。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化认同”?
从个人角度讲,有文化认同才使人有精神归属感。从民族角度讲,有文化认同才能形成民族凝聚力。一个人的最后安身立命之处就是精神归属感。一个民族的最后力量就是因文化认同而来的凝聚力。
中国人生活的“中国”,不仅是地域、空间、领土的“物理的中国”,还是天地、祖先和圣贤组成的“伦理的中国”。后者是精神家园。有后者,我们才能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并且,有后者,才能维系前者。有对后者的自信和珍爱,才能使我们对前者生死以之。真正的爱国者,其实爱的是一国之文化,一国之文明,一国之生活方式,一国之价值伦理。这也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立论逻辑所在。
——————以上摘自浦江学堂创办人鲍鹏山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