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省选落下帷幕。道格福特所领导的保守党成功拿到了124席中的76席成功组成多数政府。
第一次感受到选举中华人的力量。是因为微信平台的作用还是别的因素,华人群体积极呼吁奔走,摇旗呐喊,参政议政热情高涨。
作为少数族裔,尤其要发出我们的声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古代的选官制度,想起了科举。
八股文让科举名声扫地。事实上,科举堪称非常先进的一套人才选拔制度。它不仅是八股文,不仅是四书五经。它打破了阶层的壁垒,让寒门士子脱颖而出。它全面考核,治国之策与道德人品并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不仅仅是范进中举。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让我们看看福特的政纲,再让我们看看科举的考题。
福特在胜选演讲中说:”我的朋友们,这场胜利属于你们,这场胜利属于人民,今晚安省人已经发声了。”
唐太宗李世民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 ,看到许多新取的进士鱼贯而出,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天下的青年才俊都被我网罗为我所用了。内中有求贤若渴,也有举贤用能的明君的得意。 彀中,是指弓箭的射程范围内。
这是根本的区别,为人民,还是为家天下的皇帝。
但,科举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科举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很奇怪,低级趣味的东西往往易于传播,高大上的东西又往往走向极端。从古至今,不知淹没多少传统精髓。
历史泥沙俱下。让我们记得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我们的科举。
保守党政纲(部分)
1.保持现行的最低时薪$14加币不变,为年收入低于$3万的安省纳税人免收入税;
2.吸引投资,把公司税从现在的11.5%减至10.5%;
3.降低电费12%,撤换Hydro One总裁及董事局的所有成员;
4.增加医疗投入,缩短医疗轮候时间,未来10年则新增3万个长期护理床位;
5.反对扩展毒品安全注射站,侧重戒毒康复;
6.取消碳税,并将汽油价每升减少10分钱;
7.尊重家长的意见,重新审核性教育大纲;
8 .拨款50亿加币为多伦多新增地铁线;
9. 通过退税计划为每名儿童支付最高高达$6,750的托儿费用;
10.制定问责法案,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
在教育方面,甚至有中小学课堂全面禁用手机。性教育和毒品,华人最关心的问题,全都收于施政纲领。
再对比看看科举考试的题目。
1901年,被八国联军刺激后的清政府推行”新政”,对科举考试也做了改革。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的什么呢?这里举几题为例。
考时: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初十
礼部会试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此讲的是中央和地方权力制衡问题。比如说加拿大政府怎么面对魁北克问题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此题讲的是怎么对付强敌的问题。比如加拿大政府怎么面临难民问题。
“三表五饵”是西汉贾谊针对北方匈奴问题提出的防御策略。贾谊认为和亲并不能制止匈奴侵扰,因而提出儒法结合的战略思想,即”德战”:”以厚德怀服四夷”,辅以”三表、五饵”之术。贾谊认为,只要实行他的”三表”、”五饵”的策略,便可以争取匈奴的民众,孤立单于,并进而降服单于。
三表:立信义、爱人之状、好人之技。
五饵:赐之盛服车乘、盛食珍味、音乐妇人、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亲近安抚
中行说是燕人,后担任宫廷宦官。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继位,汉文帝派皇族公主前往匈奴和亲,又派中行说随同辅佐公主。中行说一到达匈奴后立即投靠老上单于,并深得单于的信任。
匈奴人十分喜欢汉朝进贡的缯絮和食物,中行说向老上单于指出:匈奴的人口数量不及汉朝的一个郡,之所以强大的原因在于匈奴人的衣食习俗与汉人不同。如今单于喜欢汉朝进贡的衣物食品,他们所进贡的物品不超过国内总数的十分之二,那么匈奴早晚会完全臣属于汉朝。希望单于把汉朝赠送的缯絮做成衣裤,让匈奴人穿上然后在杂草棘丛中骑马奔驰,让衣裤破裂损坏,以此显示汉朝的缯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袄坚固完美;把汉朝赠送的食物都丢掉,以此显示它们不如匈奴的乳制品方便味美。
加拿大对于穆斯林地区难民的政策一直是争议的问题。对难民的安抚和福利,厚德待之,会有效吗?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讲的是变法改革的问题。诸葛亮和王安石都在积贫积弱之时用申不害和商鞅的法治之术改革,但人民感谢诸葛亮,王安石却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今天的保守自由党之争,和北宋和清末期间的党派之争变法之争,还是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这是个典故。唐德宗年间,皇帝身体不好,裴度就上了道奏折,说能不能让四方贤才和大臣们直接到宰相府讨论国事。这里谈的是如何举贤,国君和宰相应该如何分权的问题。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外交问题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 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的三种教育,哪个最紧急?
2 为什么那些强国,把我们打败了,却不要我们割让土地,只要求通商?
3 日本聘用外国人管理国家很成功,埃及聘用外国人就失败。要不要聘请外国人?
4 怎么发展农业
5 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大量华人受到打击,那么应该如何援引国际法,保护我国的侨民呢?
如果说这是清末改革以后的题目,那么看看科举制度刚兴起时唐朝的题目。
在《全唐文》卷二二二中,收录了唐玄宗宰相张说出的几道策论题。其一:
大意是:打仗必然会死人,杀人绝不是好事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近边境多事,朝廷正在讨论征伐之事。如果能通过外交努力,实现罢战息兵,那是最好的。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
在《全唐文》卷六五二中,收录了元稹参加制科”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的考题。
大意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中原地区,战争连绵,百姓逃散,国库空虚。目前,政府陷入左右为难的极度困境之中。要求百姓务农吧,大家不安心于家乡居住;加增商税吧,人们又说税赋过重。你有什么好招重振大唐雄风?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过去到底犯了那些错误,如何修正?将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再看宋代,我们都知道的秦观,婉约词一代词宗。山抹微云君。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
年纪大了,看不了这种词了。这样的山抹微云君,能写策论吗?
秦少游生活的时期是宋神宗后期和宋哲宗前期,那时,北宋与契丹、西夏的关系十分紧张,边境上战事不断。秦少游写了《将帅》《谋主》《奇兵》《兵法》《边防》等一系列对策。后来,新旧党争。 熙宁变法时,旧党人物全遭罢黜,熙宁变法失败以后,王安石罢相退居南京钟山,旧党领袖司马光上台执政,新党人物又一律不用。针对朝廷用人上的这种”一刀切”现象,秦少游先后上了《任臣》《朋党》《人材》《官制》等策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宋朝策论,最著名的当属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当今从事法律行业的人,有谁不知此文吗?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仁厚之心,是历来中国的政治之本。后来的厚黑学,实在是践踏了。
连明代末世皇帝崇祯,出的题目是:同朕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士大夫。如今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想要正士风以复古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这显然就是问,怎么去治理官员腐败问题,提高官员素质呢?
古代,朝廷开科选士,向来以”策论”作为主要考察依据,文采好是其次,但你的见解独到,才是上上之选,皇帝就当时的时政、农事、民风等问题出题,由考生对答,这就是对策。
策问考试在改革前都是第三场,涉及兵、农、刑、礼、吏治、河防、工赈等,考的是”经济史””法律史””边疆民族史””思想史”之类的话题。乾隆以前,第二场考试还有所谓表、诰、判等内容,表、诰模仿的是臣民上书皇帝或模拟皇帝下诏令议事,意思是测验考生站在不同方位处理政事是否允当,”判”就像现在的法律案例解读,列出几条案子考考法律知识和断案水准,几乎条条应对都要求切近实用,不说空话。
策论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前途。譬如:皇帝问你,如何征服西夏,你来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观点,策论做得好,马上就可以外放做官,或者进入翰林培养。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艾尔曼说,说到明清之际的西学中源:有很多东西是从汉唐传到西域去的,如火药、指南针和造纸术都是通过阿拉伯传到西方,但西方人却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从中国来的。后来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中国人发现他们带来的很多东西是中国很早就有的,只是以前没有注意。于是一些中国人提出,可以把他们再次恢复起来。比如钱大昕、戴震他们看了传教士的数学,发现这与中国的天文书等有关系。他们这种”恢复以前的”提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不知道这样的提法有没有阿Q精神。 但甲午战争之后的革命家、改良家就开始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一概否定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什么都不如西方了。
有趣的是,虽然近代以来国人对科举制度口诛笔伐,必欲除之而后快,可它在西方却颇有口碑,甚至成为英国现代文官选拔制度的蓝本。
孟德斯鸠曾说,中国古代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因为官员毕竟要通过考试,在普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的通道。
晚清来华的美国人丁韪良甚至将其与民主联系起来:”有什么能比像这样以提供全体公平机会的鼓励更真正民主的呢?中国这种真正民主政治在世界各国中处于无与伦比的地位。” 他说:”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
这里不是鼓吹科举,科举的荒谬性,学范进中举的课文长大的,谁能不清楚呢?
只是想表明,科举打开阶层流动的渠道,灰姑娘可以成公主;科举有策论,有中国人参政议政的传统;科举在清末有改革,有中国人对于世界特别是对于西学的胸襟。科举,对于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文官制度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在海外的华人,莫要丢弃了这个传统。至少,我们难道不应该在西方的选举中,投下自己珍贵而神圣的一票吗?